隨著輻照技術應用日趨廣泛,其保鮮功能日益突出。專家認為,產后保鮮問題突出的我國水果業,急需引進推廣輻照保鮮技術,以應對水果業入世后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專家預計,該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將每年為我國果農帶來近千億元的收入,為解決入世后我國果農增收難題開辟新路。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保鮮不佳而造成水果腐爛超過8000萬噸,經濟損失達750億元,約占整個產值的30%左右。加入世貿組織后,按照承諾,3年后我國進口農產品關稅將降至15%左右,水果關稅減讓幅度高達70%左右,進口水果將大量涌入,擠占我國水果市場空間,果農增收難度進一步加劇。
輻照技術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一種食品保鮮新技術,在滅菌保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輻照不僅可以干擾基礎代謝過程,延緩果實的成熟和衰老,還可以殺蟲、滅菌和消毒,減少因害蟲滋生和微生物引起的果實腐爛。研究表明,輻照只是引起食品分子的化學變化,并無放射性殘留,對人體無害,安全可靠。不同的水果對輻照的劑量的要求不同。在我國目前已批準的六大類輻照食品衛生標準中,新鮮水果蔬菜是其中之一。
在近年來我國各地開展的水果輻照保鮮技術研究中,板栗、荔枝、獼猴桃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果品種是其重點。板栗是我國水果中出口創匯最高的拳頭產品,在東南亞、歐美市場占有較大份額。由于缺乏保鮮技術,板栗常年損失率達25%-50%,好果率不到50%。湖北省農科院原子能應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熊光權等組織實施的一項“板栗保鮮技術研究”,通過采取低劑量輻照殺滅害蟲,抑制發芽,并結合低溫和膜包裝技術,有效抑制了板栗失水和呼吸強度,實現了無公害保鮮。研究表明,該技術可使板栗保鮮期達6個月,好果率在90%以上,殺蟲率達100%,發芽率為0,且不破壞營養成份,保持了新鮮板栗的口感和風味。
我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獼猴桃種植面積世界第一,但產量只居世界第四,出口僅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缺乏保鮮技術,爛果現象嚴重。近年來,湖北農科院黃慎德研究員對獼猴桃的輻照保鮮也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輻照劑量在1-10KGY之間,獼猴桃在常溫下保鮮期可達3個月;如再輔以在6-8攝氏度低溫下進行冷藏,保鮮期可達半年,效果很好。
與此同時,福建、云南、寧夏等地的研究人員還對荔枝、芒果、蘋果、紅棗等水果品種進行輻照保鮮研究,同樣取得顯著效果。其中,荔枝、芒果保鮮期提高到30天以上,另外還使芒果所含的可溶性糖增加了56%左右,氨基酸增加兩倍多,胡蘿卜素、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有關專家分析,鑒于我國水果生產和貯運現狀,輻照作為一項成熟的水果保鮮技術,投資少,收效高,安全方便,在我國的水果貯運保鮮中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據悉,目前,山東等地已開始使用這項技術進行水果保鮮。專家預言,這項技術將成為我國水果貯運保鮮業發展方向。